-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地质学中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是两类基础分类体系,分别描述地层实体和时间框架。年代地层单位(如“统”“系”)以具体岩石层为对象,反映地层形成的时代归属(如“晚更新统卵石层”);地质年代单位(如“世”“纪”)为抽象时间概念,用于表述地质事件发生的时序(如“晚更新世气候变化”)。两者符号可能相同(如Qp3),但需通过后缀术语(“统”vs“世”)明确属性。实际应用中需注意:描述地层实体时使用“系/统… -
全挖方、半挖方和填方含义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在工程领域,全挖方、半挖方和填方是常见的土方处理方式,各自面临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老白以引水渠道为例,基于剖面图简单介绍下三者的含义及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 -
工程地质渗漏通道的类型及其连/贯通性分析
关于水库的渗漏老白之前写过很多,详点击标签阅读。今天简要分享下渗漏通道的类型及其连(贯)通性特征分析。构成坝基渗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存在渗漏通道和渗漏通道的良好贯通性。渗漏通道透水性的强弱决定了渗漏量的大小,而渗漏通道连通性则决定渗透水流是否通得过。 -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是地下洞室岩土工程研究的核心,一般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埋深较大或规模较大的地下洞室,对埋深较浅或规模较小的洞室,定性评价即可满足工程需求。关于两种方法简述如下: -
岩溶发育特征与新构造运动分析:形态、规模及演化历史
本文通过分析岩溶发育特征与新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岩溶形态、分布和堆积物在不同地壳运动(抬升、下降及稳定)条件下的表现特征。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溶洞的成层分布判断间歇性上升运动,垂直溶蚀形态反映持续上升运动,隐伏岩溶与覆盖型岩溶揭示下降或沉降运动,河流阶地与溶洞对应关系用于重建岩溶演化历史。 -
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综述-文献阅读
岩溶区工程建设常面临四大主要地质问题:岩溶地基与围岩的稳定问题、岩溶渗漏问题、岩溶涌水问题及岩溶外水压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岩溶地貌发育形成的地下溶洞、溶缝和暗河等特殊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渗漏失水、涌水突发及高外水压力等工程隐患。 -
常见泥石流特征值的定义和计算获取方法
本文详细阐述了泥石流特征值的定义、意义及九个关键特征值的计算方法。这些特征值包括流体重度、流量、流速、整体冲压力、爬高与冲起高度、弯道超高、一次过流总量和一次固体冲出物总量等。在获取和计算方法中,引用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及《四川省水文手册》等标准规范,结合现场调查和历史数据,介绍了直接计算法、评分取值法及综合取值法等不同方法的应用。 -
泥石流沟的工程地质分类方法(单一+综合指标)
泥石流沟是指在山区由于强降雨、冰雪融水、滑坡、崩塌等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泥石流灾害沟谷。根据其成因、流量、堆积物特征、流域特点等多个因素,泥石流沟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工程地质分类。本文老白主要谈谈泥石流沟的单一指标分类,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中的泥石流沟综合指标分类。 -
基于形成条件和地貌表现的野外泥石流沟的判别
基于形成条件和地貌表现的野外泥石流沟的判别:泥石流是一种突发、快速、破坏力强的山区急流,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严重威胁山区居民安全和工程建设,是重要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问题。本文老白博客从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以及地貌表现入手,去判别一条沟是否为泥石流沟。 -
许强报告录屏回放-滑坡变形破坏的内在本质与规律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了深远影响。如何从理论上揭示滑坡变形与破坏的内在机理,一直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前沿课题。在2024年第十二届工程地质大会上,许强教授围绕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与规律的五个关键问题,基于达朗贝尔原理、摩擦强弱化理论和滑块模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结论与认识。 -
工程地质常见岩土参数指标及分类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是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岩土参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岩土的性状,作为划分地层类别的主要依据;另一类是计算指标,用以预测岩土体在附加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而指导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检验和监测。 -
滑坡要素之滑面、滑体、滑床图解示意
滑坡的定义: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本文分享几个图,帮助理解滑坡在野外不容易看得到的滑面、滑体、滑床。 -
嘉陵江流域成熟滑坡野外勘察记录
之前去了一趟广元跑过几天的滑坡勘察,深切感受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课本里面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以前学习的时候老师虽然给了很多的图片、视频帮助我们理解,但还是没有现场亲历那么记忆深刻,理解也没那么深厚。本文也是实践结合理论,通过参考书籍《滑坡灾害防治手册-认识滑坡 防治滑坡》和《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结合野外勘察记录谈谈成熟滑坡野外识别的地貌标志。 -
工程地质膨胀土成因特征判别以及分类
膨胀土是一种非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区域性特殊土,土中含有大量亲水矿物,吸水将急剧膨胀软化,失水将显著收缩开裂,湿度变化时有较大的体积变化,能产生较大的膨胀压力,是一种具有反复胀缩变形的高塑性黏性土。本文老白简单分享关于工程地质膨胀土成因特征判别以及分类。 -
-
常见土体原位测试方法与对应岩土参数
土体原位测试一般是指在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在不扰动或基本不扰动土层的情况下对土层进行测试,以获得所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划分土层的一种土工勘测技术。它是一项自成体系的试验科学,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其测试目的、应用方式和结果的用途分为专门法和剖面法两大类。 -
地球物理测井常用方法及其目的
岩土工程勘探常用的手段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地球物理勘探三类,本文主要说说物探工作中的测井,简要说明其常用的工具方法以及目的。地球物理测井是一种在钻井过程中或钻井后,通过在井中下入专用的测井工具,测量和记录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电阻率、孔隙度、温度等)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1.地球物理测井示意 通过专业的测井车将井下测井仪器下放到井下,进行测量,下图是一个典型的测井野外作业示意图。 2.… -
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作用/现象的区别与机理解析
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和不良地质现象是地质学和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概念,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定义、适用范围和关注点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老白博客对这三者的定义、分类和典型机理进行了详细梳理,同时从自然与人为因素、监测技术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补充说明。 -
-
-
成都平原区粘土工程地质特性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缘, 为一北北东向的断陷平原。地貌呈阶梯状向周边抬升。第四系的厚度一般为100~200米, 最厚500余米。更新世粘土类土分布广泛, 可划分为广汉粘土、成都粘土、雅安粘土三种属性。本文试图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成都平原地区粘土的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特性作简单了解。 -
引水渠道勘察常见工程地质问题
渠道是一种宽度不大、延伸距离很长的线型建筑物。渠道往往通过各种不同岩土类型的地貌单元,因此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因渗漏而引起的其他工程地质问题,以及渠道的淤积和冲刷问题等。本文主要讨论渠道渗漏、边坡稳定和渡槽地基的工程地质问题,关于勘察要求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487。 -
工程地质承压水的成因及剖面结构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本文老白博客简要谈谈工程地质中承压水的成因及剖面结构,和一些相关的名词定义。 -
工程地质岩体结构面的成因和类型
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两部分组成的。切割岩体的各种地质界面统称为结构面,它们是岩体内部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特性的面、缝、层和带状的地质界面,如层面、沉积间断面、节理、断层等,也包括厚度较薄的软弱夹层。结构面是在岩体形成过程中或生成以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产生的。由于岩体的成因、时代和形成以后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结构面的类型和特征也就不同。
❯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扫码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